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东吴二十四名将排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谁知道告诉我下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如果按综合实力排名,东吴的所有名将中谁会是第一名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群雄并起。先有黄巾军起义在前,又有董卓等人叛乱在后,一时间,烽火四起,战争频伐。直至魏蜀吴三分天下之际,汉室已名存实亡。在魏蜀吴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为靠后。而在这三国之中,也有数不胜数的谋臣虎将,为各自的明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么在东吴中,又有哪些武将能够排名前十,值得被人重视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十名,程普。
程普,字德谋,是东吴开国老臣,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世。程普曾随孙坚讨伐黄巾军,又曾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权掌权过程中,又同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平定江东乱匪,在赤壁之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而其曾单挑太史慈,并与其大战三十回合而战平。因其年长,又被人尊称为”程公”。
第九名,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著称,被封为小将,后又因奋勇杀敌,屡立功勋。公元252年,丁奉在东兴之战大破进犯魏军。后被拜为大司马,左军师。
第八名,凌统。
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十五岁被孙权拜为别部司马,摄继父兵。又曾为前锋,助孙权争夺江夏,后被封为偏将军。嘉禾六年。凌统病卒。
第七名,周泰。
周泰,字幼平,是东吴的老将之一。在孙策平定江东时,即跟随孙策,后成为东吴的将领。又曾多次保护孙权,是孙氏父子的中军护卫大将。他的战绩在三国时期也是不俗,曾一回合斩杀张南,二十余回合斩杀沙摩柯,在赤壁之战中也立有战功。又多次击败曹操之军,官至平虏将军。后孙权而赐他青罗伞盖,以表彰其功勋。
第六名,黄盖。
黄盖,字公覆,亦是早期跟随孙坚的东吴老将。其最著名的战绩,就是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时,诈降曹操,并以火攻打破曹操之军。后又因平定山贼有功,加偏将军,官至武陵太守。
第五名,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十五六岁即从军,后跟随孙权转战各地,四处征战,任横野中郎将。在赤壁之战中,随周瑜等大将大破曹操。因不读诗书,被人嘲笑,称之为”吴下阿蒙”。后听受孙权之劝,苦读诗书。在鲁肃死后,用计杀死关羽,关平父子。
第四名,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为周瑜部下,在周瑜跟随孙权时,亦率几百人归顺,颇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开始时,鲁肃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的策略。在军中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周瑜将死之际,推荐其代替自己领兵辅佐,任奋武校尉。十分有谋略,但因处于孙刘两家的和平时期,并没有其用武之地。
第三名,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出身大族,又与孙权有裙带关系。陆逊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此时陆逊领兵抗击,最终以少胜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又接连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被孙权加拜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又官至丞相。有勇有谋,可惜后被卷入立嗣之争,忧愤而死。
第二名,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在孙策平定江东时,主动跟随,助其创立政权。其精通军事,官至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孙策死后,以中护卫与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官至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领部队与刘备联军,采用火攻之计,大败曹操于赤壁,并以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其武力高强,世所公认。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第一名,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国的建立者。其父孙坚为长沙太守,兄孙策结交江淮世家,占据江东六郡。孙策死后,孙权继其兄位,管理江东。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武功谋略,不输于周瑜。
由此可知,吴国有名的武将,分别有程普、丁奉、凌统、周泰、黄盖、吕蒙、鲁肃、陆逊、周瑜、孙权。
二、三国时期的二十四猛将排名,刘备麾下有多少人上榜
汉末三国时代,名将辈出,特别是演义的渲染,猛将如云,在这些猛将中,民间有一个排行榜,共有二十四人入选。
这里面,排名前十名位的,刘备入选最多,占五席,曹操占两席,东吴占两席。
下面就来说说,排名前十的,分别是谁?本文只讨论演义。
第一位,吕布。
吕布的兵器是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翻山越溪,如履平地。一向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
吕布武艺高强,一生单挑没有输过,力压群雄。虎牢关一战,关羽和张飞兄弟两人一起上,都没拿下吕布,最后是刘备上来,兄弟三人合力,这才击败了吕布。
第二位,赵云。
赵云白马银枪,被称为“常胜将军”,一生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毫发无损。
刚出道的赵云,大战河北猛将文丑五六十合,救了公孙瓒,后来,一枪挑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救了刘备。最出彩的是,长坂坡之战,赵云单人独骑,杀死曹军战将五十多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第三位,典韦。
典韦是曹操大将,号称“恶来”,力大无比,非常凶悍,曾逐虎过涧。高大的牙门旗,几十个人都扶不住,典韦单手扶住。
典韦曾大战“虎痴”许褚一天一夜,不分胜负。在宛城之战中,典韦双戟被胡车儿偷走,没有兵器,为了救曹操,典韦力战而死。
第四位,关羽。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可见其地位之高,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最出彩的是,白马之战,关羽在万马军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和文丑,无人能敌。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是三国唯一一位威震华夏的人物。
第五位,马超。
马超是西凉猛将,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曹操曾感叹说,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

马超曾大战许褚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换马再战,还是未能分出输赢。葭萌关之战,马超大战张飞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后来,挑灯夜战,依然不分胜负。最出彩的是,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
第六位,张飞。
张飞历来被称为猛张飞,见谁都不怕,多次挑战第一猛将吕布,只要一见到吕布就开骂,多次和吕布单挑,从没输过。有一次,张飞夺了吕布的马匹,吕布兴师问罪,张飞大战吕布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吕布偷袭徐州时,张飞醉酒,吕布知道张飞之猛,不敢追击,可见非常忌惮张飞。最出彩的是,十合刺袁术大将纪灵于马下,一矛刺中许褚肩膀,许褚栽于马下。
第七位,黄忠。
老将黄忠,历来是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他年纪虽大,但勇不可当,关羽取长沙时,黄忠大战关羽上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逼得关羽居然要用拖刀计,可见,关羽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黄忠最出彩的战绩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刀劈曹魏名将夏侯渊,立下大功。
第八位,许褚。
许褚被称为“虎痴”,力大无比,曾手拽牛尾,倒走一百多步。许褚和“恶来”典韦齐名,两人曾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
许褚在战场上,表现勇猛,多次救了曹操,是曹操最忠实的贴身护卫。曾二十合战平吕布,三十合战平赵云。
第九位,孙策。
孙策被称为“小霸王”,像项羽,短短几年间,横扫江东,打下江东基业。在战场上,曾挟死一将,喝死一将。
孙策勇武,比他弟弟孙权强太多了。
第十位,太史慈。
太史慈是江东大将,箭法出众,曾在神亭岭,带着一个骑卒,就是曲阿小将,挑战孙策等十三骑,太史慈单挑孙策,大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
太史慈还曾大战张辽七十合,不分胜负。
以上前十名,刘备占五席,五虎上将全部入选,曹操占两席,典韦和许褚,东吴占两席,孙策和太史慈,还有一个名额,是第一名吕布。
排名依据是,民间的三国二十四猛将排行榜,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
三、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谁知道告诉我下呗
在千百年民间有关三国的传说,依然是吕布和马超享有着最高的名望,武艺可谓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老一辈的人对三国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民间千百年的流传,通过说书者的演讲,和上辈的老者断断续续地故事形式来接受并形成自己心目中的三国人物的种种形象。毛泽东三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在武力排行的顺口溜中将马赵颠倒了位置。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忠)八夏(侯)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二十四将解析:
1.无敌温侯——吕布,手中画杆方天戟,座下嘶风赤兔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名气倒不是吹出来的。三英战吕布,张飞连斗五十余回,关羽上前又合战三十余回居然战不到地。兖州攻防战,与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夹攻中能全身而退,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辕门射戟更展现其超一流的箭术,可惜为人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有勇无谋,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 2.“神枪”——赵云,常使一把雪白梨花枪,腰系青釭剑,另外箭法也好,横江射帆比起吕布辕门射戟毫不逊色。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云最早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坂百万军中六进六出,斩杀曹魏名将五十余员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刘备称赞其“一身都是胆”,赵子龙一生无败绩,文武双全,三国最完美的武将当之无愧。
3.古之恶来——典韦,被誉为:“古之恶来”的曹营第一猛将——典韦,双铁戟重八十斤天下无双,勇武异常,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后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死后半晌无人敢近身。 4.“武圣关云长”——关羽,身长九尺,鬓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是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生擒庞德,三国中罕逢敌手,义释华容道更是千古佳话,可惜被昔日的吕下阿蒙暗算,败走麦城。曾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因兵败暂居曹操手下,因阵前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由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总领荆州;关羽死后,有后主刘禅追谥曰“壮缪侯”,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还被称作“关夫子”。 5.西凉“锦马超”——马超,人称“西凉锦马超”。三国中勇猛最神似吕布的武将,一人独战曹操数十员大将只是曹阿瞒割须弃袍。尽管曾和张飞、许褚战成平手,但都是在逆境中和诸位大将搏斗。曹操亦言:“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也”。可惜只是一介武夫。是金色的虎头枪,有“金枪马超,银枪赵云”之说。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攻进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以后马超又起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被韦康故吏杨阜击败,投奔张鲁。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公元222年,马超病逝,终年47岁。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6.盖世猛将——张飞,光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上,张飞是三国第一猛将,虎牢战吕布五十余合,小沛战吕布一百多合,都没分胜负,要知道这两回都是在吕布露杀机的时候,张飞尚能以年轻吕布十岁的年纪战平处于最强时期的吕布,其勇可见。后来多次向吕布提出单挑,吕布略有退避,10合杀败了纪灵,数合打败夏侯渊,刺伤许褚,曾与马超大战600回合之多,但受了诸葛激将法,刘备为避马超锋芒,待超兵卒困乏无气势之时才与出战,且两次鸣金在先,关羽也曾在杀了颜良后对曹操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以关羽的傲骨能如此推崇张,也从侧面表现了张飞的武力。
7.老当益壮——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后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弓箭百发百中,是三国第一神箭手。出场的时候年已老迈还有此成绩,为老当益壮的典范。黄忠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8.“虎痴”——许禇,曹之“樊哙”也,樊哙乃刘邦得天下的第一武将,曾和项羽战得不分胜负,以操识人的能耐可见许褚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其战马超威风凛凛,使“超不敢动”,只可惜,后与马超相战,因体力因素,冒险打法,拖掉重甲,舍兵器夺马超之枪,聪明的主子看出了他的劣势,又叫曹将乱出助战,且在与马超乱打的时候,手臂受伤,汉中护粮战张飞时因酒醉被刺中了手臂,白壁微暇,故排第八。
9.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是霸王再世,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小霸王孙策上承父志,下开弟业,伟男儿也。
10.英年早逝——太史慈,东吴武将第一人,曾领一小将追战孙策等十三骑,奋勇莫当。为人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群英会上,周瑜付剑与慈为监酒;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11.独目苍狼——夏侯惇,曹营第三猛将。少习枪棒,武艺过人。曹操起兵,夏侯惇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曹操讨吕布,夏侯惇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中左目,惇拔矢啖睛,两军无不骇然。后惇常为先锋,杀敌破阵,冲锋在前,立功无数,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治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12.虎步关右——夏侯渊,为人忠义,用兵神速,作战勇猛,屡建功勋。群雄征讨董卓时随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四出平乱、转战西凉、虎步关右,屡立功勋。是老曹家创业的元老,在定军山中蜀将法正之谋,为黄忠突袭斩杀。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线的镇守。后刘备攻打汉中,他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第一个死于上榜武将之手的武将。
13.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曹营五良将”之一。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为吕布部将,后吕布丧于白门楼,曹操经刘备、关羽劝说,待辽以上礼,张辽遂降为曹家将。从曹操以后,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赤壁战后,曹操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智激李典后三人一同出战,自率二千余骑打败敌军十万,险些俘虏孙权本人,威镇逍遥津,“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伐吴时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14.智勇双全——张郃,原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河北四庭柱”,降曹后为“曹营五良将”之一。仅有的几次如“街亭之战”来看,是五良将中最有谋略的人。后为司马懿妒忌,借刀杀人,被蜀军射死。张郃通晓应变之术,擅长布置营寨,预料战势、地形,一向准确,即使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张郃虽为武将,却喜欢儒士,曾推荐同乡的卑湛,被皇帝下诏嘉奖,将张郃比作爱好儒学的东汉大将祭遵,并将卑湛提升为博士。张郃的一生胜仗无数,屡克敌军,而且深谙韬略,智勇兼备,不负魏将“五子良将”之名。
15.“不得晌,属徐晃”——徐晃,“曹营五良将”之一,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曾在官渡之战中截烧袁军粮草数千车,保证了曹军的胜利。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
16.“白马将军”——庞德,西凉猛将。与马岱并为马超帐前左右折冲,曾步斗破敌阵救出韩遂,又杀曹仁部将曹永夺其马,护韩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后降曹操,樊城之战中一箭射中关羽面额,威风八面,故蜀军士兵十分地惊怕,称他为“白马将军”。为关羽所擒,不降而被处死。气节豪迈,刚毅威武,骨镀棱梭,遂称一代名将。 17.“锦帆贼”甘宁,东吴第二号猛将,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曾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后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后在刘备伐吴时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18.“拼命三郎”——周泰,早年与蒋钦随孙策左右,立过数次战功。后周泰胆气绝伦,保卫孙权,勇战退敌,身受十二处伤,很久才康复。后与周瑜、程普拒曹操军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曹操出濡须,周泰勇战击退曹操。于是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后孙权破关羽,意欲伐蜀,拜周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年间周泰病亡。
19.天生叛将——魏延,智勇双全、心高气傲,是五虎将之后的“最佳第六人”起初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因屡立战功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
20.“北地枪王”——张绣,号称枪神,号称枪神,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后来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
21.短命英雄——文丑,“河北四庭柱”之一,曾轻松击败过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可惜呀,命太背,成就了关羽的千古武圣之名。
22.苦命英雄——颜良,“河北四庭柱”之一,也曾轻松击败过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可惜呀,命太背,成就了关羽的千古武圣之名。
23.功成身败——邓艾,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死于司马之手,终其一生,战功赫赫,他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24.大智神勇——姜维,诸葛亮的杰出弟子,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职凉州刺史、大将军。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前后共出兵11次,然而终究回天乏术。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将所杀。伯约一生也只盲从武侯遗志,使得疲惫的蜀国更加疲惫不堪。武力强,谋略亦突出,可惜时运不济。和诸葛亮一样,是天不助我的悲惨人物。
关于东吴二十四名将排名和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谁知道告诉我下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